中国茶喝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时间:2023-07-02来源: 天富娱乐注册-登录平台首页

  茶是中国人的生活之味。自唐代以来,上至庙堂,下至街头巷尾,中国人手中,捧的就是一杯清香四溢的茶。

  如何喝一杯茶,从北方的大碗茶到南方的功夫茶,制茶工艺、冲泡方法、茶器风格、历史风俗,各不相同。从陆羽的《茶经》开始,关于茶的文化探究便从未停止。

  在寻访“中国茶”的十年间,王恺从一个不辨茶之好坏的生手,变成了茶汤略一沾唇,就能判断出茶地风貌和制茶工艺优缺点的所谓老茶客,成为能通过调整器物和水温,让茶汤更完美的新茶人,培养了自己的茶学系统。

  就像武侠小说里博采众家之长的年轻后生,也自然肩负起一种使命。他将十几年的记录和学习整理成书,拿给茶路上的新人看,可以做入门之路径。

  在《茶有真香》中,从茶史、茶之味、人与茶、茶器、茶室与茶会、茶之旅行六大部分,来探寻关于“中国茶”的一缕真味。

  从陆羽开始定下的“茶性俭”,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味觉体系,而中国的制茶工艺,一直是将茶香完全调动出来的过程,从采茶、制茶、冲泡到茶器的选择,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对茶的味觉与审美。

  与其它茶文化的书不同的是,《茶有真味》中,写出了当代在耕耘茶界多年的茶人们,借人写茶,借茶写茶之广度,比如名家何作如,通过写他,把号字级别的普洱茶略加描写;香港名家叶荣枝,写他的寻茶之路,实际探讨了黄茶的没落,普洱熟茶的变迁;写李曙韵,实际写近年中国茶器物的审美变迁。

  而在第六部分,作者王恺专门写到茶之旅行。因为曾在日本、韩国多次探访,所以对当地的茶道文化深有体会,这部分,就是记录这些真实可感的旅行,既有今日这些国家的茶事表象,又能在这些表象中窥得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茶文化之影响。在日常茶事之中,我们看到了文化的血脉流淌,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看到了超越了国别的文化的生命。

  柳宗悦说,中国是坐享大陆的泱泱大国,江河浩荡,重岩叠嶂,原野无际,这里地老石坚,祁寒酷暑。正是在这样一片大陆上,诞生了古老的茶树,衍生出制茶喝茶品茶之法则,又东移到日本、朝鲜,被当地文化所吸取、改造,创造出一个更多彩、更丰富的茶的世界。

  广西六堡茶、黄山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武夷岩茶、云南古树普洱......王恺用十年时间,走遍中国名丛名山,记录中国茶珍贵的种植、采摘、制作与冲泡技艺。

  刘国英,岩茶制作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坚持好茶绝对用手工制作,采摘、做青、焙火,只有制作师父的手艺,才能将茶叶的特质发挥到极致。

  比如,有人说太平猴魁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茶田在高山上,都是猴子才能到达的地方。更有离奇说法是,猴魁与鸦片有关,茶田杂种鸦片,所以香甜,这种道听途说的流言,在喝茶者之中有大的市场,大家都用耳朵喝茶,当然是越传奇越好。为了证实传说的真伪性,王恺来到太平猴魁的原产地安徽黄山,和茶农面对面,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猴子采茶的神怪,就是高山云雾地的好茶而已。

  许多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微妙之物,包括茶、酒、香、花,外加古琴, 近年附庸者众,所以鱼龙混杂,而这些本来是值得探索清楚的事物,往往被人附加了“不可说”的玄机。

  在很大程度上,调查是祛魅的过程,哪怕是在茶学这个并不算开阔的领域,如果局限在茶城里游走,或者混迹于茶圈,会陷落于各种茶局云山雾罩的谈天游戏中。

  王恺拜会两岸三地的著名茶人:叶荣枝、何作如、何健、李曙韵、解致璋、周渝、林炳辉......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一杯茶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蔡永和先生曾是摄影师,也是因拍摄的茶事多了,开始学茶,把自己家兼摄影工作室变成了一个四处可以喝茶的空间。一般的家庭再怎样改造,也很难成为茶空间,但蔡永和硬做到了,还是靠了精心:四处陈设,无一不与茶有关;各处空间,处处有茶;客厅、厨房和书房处处改造为喝茶之地,也是设计得非常精致。

  喝茶人的眼睛是慢慢修炼出来的,先天要有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加上后天在茶事上的修炼,要直接用心去感受。

  回归茶之真香,呼唤那杯天然的、雅致的、清新的茶,追溯共同的文化血脉,在喧嚣世界中,也为心灵寻觅一处宁静温暖之所。复兴传统雅事,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

  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上一篇:茶知识福建茶全球闻名?离不开福建人创新和勤劳精神!
下一篇:茶香飘 文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