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幸福!上海这里的社区食堂竟有5种模式以后还有下午茶…老人们说:最好还能社交

时间:2023-10-25来源: 天富娱乐注册-登录平台首页

  每月有10张5元助餐券,凡是在挂牌为“长者食堂”的餐饮店消费,都可以使用助餐券。

  助餐券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街道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内置电子券直接核销,二是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以申请一张卡,刷卡核销。

  半淞园路街道打造的社区食堂隐藏在小区内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花费20多元就能吃到一顿营养均衡的午餐。

  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燕雯告诉记者,街道的社区食堂早在2007年就已建成,当时规划的是一种嵌入式服务,所以放在街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与其同步建设和使用,并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做专业运营。

  这幢小楼原本是一所幼儿园,随着人口出生数量的减少和老龄化的加深,街道将这幢小楼从“为小”服务转成了“为老”服务。

  自建社区食堂一般由街道统筹打造,定位是公建民营,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去运营,就餐区域约150平方米,从早期的只提供午餐,逐步增加到供应早餐,也会根据时令的需要提供晚餐,还增加了点心供应。每天供应150—200份套餐,其中有五六十份套餐需要送餐上门。

  食堂从选址上已经免掉租金,但物业费、人力费、政府购买服务费、设备更新等费用,加在一起约150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菜品上,每天有两个菜低糖低盐,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可以选择。但食堂总面积有限,客饭消费量与街边店不能比,品类和花样也无法与市面上的大型餐饮店相比。它发挥的是政府托底功能,满足不便烧菜的老年人的刚需。目前营收基本持平。

  送餐员统一穿上街道印制的“云上养老”爱心小哥的工作制服,街道全程进行监管

  行动不便的老人怎么办?黄浦区有国营餐饮单位为老人统一制作餐食并配送到各街道助餐点,但是区内配送需要一个月起订。半淞园路街道将送餐服务做得更加细化,街道缩短了社区食堂的送餐起订时间,按周计算。同时还有托底服务,如果老人有特殊困难,可以找养老顾问做一些临时救急的措施,订餐更为变通。

  为此,街道孵化了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送餐队伍,叫“一城飞客”,它也是驻点在街道的一家企业。“美团、饿了么等企业的营业范围很大,不能完全保证半淞园路街道的老人需求。”徐燕雯说,街道对一城飞客工作人员的资质有严格考量,送餐员会统一穿上街道印制的“云上养老”爱心小哥的工作制服配送餐食,街道全程进行监管。

  这支送餐队伍约15人,每天送出50—60客的社区食堂配餐,今后还将扩大送餐的选择范围。

  馨逸养护院自带一间食堂。今年2月,养护院重新开张后,其食堂开放共享给居民,成为街道长者食堂之一。外人进入养护院的食堂就餐,有一条专门通道,与养护院自己的通道互不干扰。

  该食堂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可接纳500人用餐。目前每天出餐约400份。最受欢迎的菜有鳝丝、油爆虾、红烧鲈鱼、糖醋肋排、大排、上海熏鱼等,口味以本帮菜为主,每天20多个菜品,外加馄饨、面点,美食节目甚至也来采访过。

  食堂厨师长吕海新说,他们曾尝试开放晚餐,却发现生意没有中午好。许多老年人中午吃完,顺便打包一点带走当作晚餐,很少有老人中午、晚上都出门吃。从经营角度考虑,晚餐就不开放了。

  这里人均消费30元左右,有打包行为的客人居多。70岁以上老人带好身份证办卡可享受一定优惠幅度。常来这家食堂的老年人90%以上都愿意办卡,使用街道助餐券的老人反而比较少。

  有时候,隔壁街道的老人也会慕名过来吃饭。他们并不在乎食堂的行政辖区,只看步行距离、口味品质,所以特别希望助餐券可以跨街道通用。

  吕海新总结这一批上海老人的偏好:喜欢本帮菜,但在此基础上需要减糖,浓油赤酱变成少油赤酱。此外,老年人牙口不好,食材需要挑选,很多老人荤菜点得多,吃完再打包几份荤菜,蔬菜打算家里自己烧,所以食堂绿叶菜较少,每日约2款。

  进入半淞园路街道的大富贵酒楼西藏南路店内,“益食堂-社区长者食堂(大富贵店)”的招牌随即映入眼帘。前台柜员说,大富贵西藏南路店一天内就会核销掉300张—500张助餐券。

  大富贵品类丰富、味道可口,给了老人更加丰富的选择性。另外,大富贵对一些居民来说,比街道社区食堂更近,通行便利也是老人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富贵总经理奚伟中说,从2020年12月开始,大富贵是长者助餐项目中受益最多的助餐点,街道发放给老人的助餐券,每1000张中,大约800张在大富贵核销。目前为止,大富贵在长者助餐活动中总计服务了44.7万人次,带动金额将近223.5万元。

  辖区内目前有两家大富贵加入长者食堂,可核销助餐券。接下来还有一家大富贵也将纳入,后续街道会进一步探索,让更多的老字号加入助餐点。目前,黄浦区发挥区内老字号多的优势,如邵万生、光明邨等,已经成为全区所有街道的助餐点。

  新福汇手工点心专门店颇受居民欢迎。今年,半淞园路街道将它纳入长者食堂,老人买中意的点心也可以使用助餐券。目前,街道引进了十余家企业作为长者食堂助餐点,并有一套筛选标准,实行优胜劣汰。

  首先,从安全性、规范性因素考量,由半淞园路市场监督管理所提供优质餐饮企业的基本名单。其次,在监管所名单的范围内,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寻找。再次,餐饮品类尽量满足多元化需求,涵盖面食、点心、本帮菜、熟食、套餐等多种类型。

  平日,由街道服务办、老龄办、居委会社区干部、监管所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小分队,每两周一个点位,定期去现场巡查。有准入机制,也得有淘汰机制。据街道介绍,一是定期巡查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报,一票否决。二是根据老年人核销券数据,用脚投票。

  不过,市场机制也会产生一些新问题。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餐饮企业并不愿意参与。问及原因,企业并不缺少客源,生意好到来不及做。一旦参与长者食堂,街道会要求企业在店面开辟专门的长者座位、贴近老人的口味改进餐品,企业“嫌麻烦”。对此,街道正在考虑一些方案,比如帮助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或者进行奖励补贴。

  “我们希望通过种种方式,吸引更多口碑好、品质佳的餐饮企业,真正给老年人丰富和实惠的高品质就餐体验。”夏凌霞说。

  未来,街道进一步计划为老人开设公益性的下午茶铺,引进一些有技能的残障人士泡咖啡、做小点心等。再比如,开放公共空间让社区居民预约,在中秋节做月饼、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下汤团等……

  街道自建的社区长者食堂成本投入很高。以半淞园路街道长者食堂为例,目前投入的总成本约150万元,后续运营和空间效能提升的成本还未计入;养老机构的投入次之,依托原有的机构食堂,加入了菜品、空间和人员配置上的投入;而老字号等社会化餐饮企业相对而言在硬件和人力上额外增加的成本投入很小,主要力量集中在菜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上。

  比起盯着一家社区食堂,老人们希望街道能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在半淞园路街道,7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10张5元助餐补贴券,而这些餐券的流向,向我们说明了老人的实际需求。

  “对社区食堂菜品的要求,按味道、数量、品种来排名的话,味道第一!”戴先生说,他和老伴生活在车中社区,每周一、三、五小孩来一起吃晚饭,此时家里会像模像样烧一顿。反而中午,老两口懒得烧时,偶尔就在外面吃,社区食堂便在其中。一般一顿15—20元。每月有50元助餐券,每天可以分两次用10元。这补贴他主要有两个用场,一是社区食堂吃饭,二是到挂牌长者食堂的市场餐饮店里买东西。

  在他看来,能用助餐券是一方面,但现在退休工资收入不低,选择去哪家社区餐饮店吃的权重因素,并不仅仅考虑那5元钱补贴,而是综合考虑品种、价格、味道、环境。

  “我认为,社区食堂要办,内容要大于形式。”美味和距离兼得,是他对社区食堂的要求。

  “街道发的75岁以上老人优惠补贴,可以通过手机消费,也可以现场刷卡,我家里一共3张这样的卡。”金阿姨说,“我妈妈今年98岁,第一个享受,我先生比我大半岁,他前年起享受,我去年起享受。”

  “其实现在家里不缺这50元,但是心里很温暖。”她说,有一种存在感、幸福感。金阿姨大多选择在大富贵消费,而不是去街道自建的社区食堂。金阿姨也是她家大楼里的志愿者之一,居民有啥需求、建议都会跟她说,这次她就是代表大家来提建议:希望补贴卡的使用范围再广一些,给年纪大的老人多些方便。

  可使用助餐补贴的餐饮店更多一些、可选择的品类更丰富一点,或许比盯着一家社区食堂顿顿吃,更符合老人“翻花样”的心意。

  从生活习惯上说,高先生其实不怎么喜欢到外面吃,楼下就有小菜场,很方便,烧菜烧到一半葱没了,跑几步就能买到。

  今年75岁的他,刚开始用助餐补贴卡,因为有补贴,出去吃的频率就高了,不过一般优惠用完后,就不去了。实在有情况,比如来不及烧饭,再去外面吃。

  “养老养老,吃很重要。”高先生坦率地说,餐品质量第一位。质量好的大家认可,质量不好的线元吃到饱,他也不会选。

  他理想中的供餐,是量不要太多,因为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吃撑了不舒服,但是品种可以多点。

  “社区食堂、送餐我都吃过,这边食堂六七天不重样的,送餐也有多种选择,有15元钱一客,也有20元钱一客。”臧先生对此挺满意。

  不过,他对食物也有自己的要求。“饭菜比较软烂的话,在我这里不受欢迎。”他说,有些供餐方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如以往,烧制时间长一点,其实每个人的需要还是不一样的,他就觉得太软烂的菜不好吃。



上一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阳春白雪”听“百亿湄潭茶”背后的匠心与传承
下一篇:立足自主研发 碧生源润元茶进军新式袋泡茶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