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已不“沁”人心

时间:2023-12-18来源: 天富娱乐注册-登录平台首页

  5月17日,据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报道称,北京市消协先后从国内市场上抽取了多个茶叶品牌进行检测,其抽检结果大令消费者吃惊——茶叶不合格率近30%,农药残留近70%,普遍以次充好、扩大宣传等现象屡见不鲜。

  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上的茶叶与丝绸等历来被封为东方古国与东方文明的代名词。然如今,当不合格率近30%,农药残留近70%等这样可怕的数字出现时,留给中国消费者的是失望。同时,带给华夏儿女更多的是痛心与惋惜,更令消费者难以置信的是商家“光明正大”地在包装上标印“特级”、“一级”、“优质”等明显字眼时,这表明茶叶质量竟然不存在相应的国家认证授权与使用监管部门。

  据画面中的茶叶厂商介绍,标明在包装上的这些茶叶质量分层包装与界定的实际工作,在同一厂家,“特级”肯定比“一级”好,“一级”肯定比“优质”好,标价高的肯定比低的好,而这些字眼不是政府相关部门或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认定的而是企业自标。所以,消费者很难进行同一级别的横向比较。

  在茶叶抽检结果中,一部分优等茶叶的包装里面依然可以发现劣质茶叶的踪迹。而这些茶叶精选时的疏漏大意还是有意而为?是分类包装时无意混淆还是另有隐情?存在种种猜疑。

  不得而知,在面对市场上诸多以次充好产品中的一种茶叶时,一些百姓心中早已习以为常,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因此,对于这种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事件,应该更关心自己消费过程中的对物美价廉的诉求与不被欺诈的合法权益保护,更有一部分消费者期待着相应官方可信的说法与回应。

  作为生产企业,赚取利润、获取利益,本该天经地义,但是老百姓花高价钱买的是劣质货,花大价钱可不是单单为了买个精美的包装哦!不能做到物美价廉,物超所值,起码的货款匹配与适应应是最基本的买卖底线,或许也应是买卖双方关系和谐诚信的基础。

  媒体报道中显示的画面,有的茶叶卖价数万元,既然标价如此之高,作为生产厂家,就应该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现实中连此最基本的都无法保证,何谈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呢?广大消费者不求自己是上帝,只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平平淡淡才是真。

  茶香已不“沁”人心。不只是以次充好、农药残留超标,更重要的是作为普通老百姓,无专业鉴别经验和认识能力,如何在选购中甄别优劣、好次的茶叶,或许更为重要和亟需科普。或许,除了老生常谈的法律与机制的完善与优化外,还需以下三方面的措施来规范整个茶行业和约束茶从业人员。

  一是要快速明确相应的监管职能部门。只有先明确了相应的政府监督部门,才能做到茶行业良性发展有监督、有人管、有效率不扯皮,并有可信的权威信息。

  二是要快速出台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不同茶商(厂家)之间的产品质量在同一阶梯、统一标准上的横向比较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一定程度的杜绝茶商(厂家)自标等级的现象。统一的认证体系,统一的标准要求,明确的质量等级可促进生产厂商在做好企业标准生产、规范经营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自主申报、现场抽查、评估等环节后,企业才能获得相应的质量评级,这样获取的认证不但公信力高,且会引起企业自身的珍惜和尊崇。明确的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可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保护有相应的资质等级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形象与名誉。

  三是信息公开常态化。对于不恪守职业操守和商道的企业,也要不定期进行公示。要深挖“黑名单”的警示作用,让行业信息、产业动态公开常态化,让关心茶行业发展的老百姓能有及时知晓信息的途径和渠道。

  茶香不在“沁”人心。在食品安全成为热词的当下,百姓需要的是知情权,需要的不只是产地,还须有详细直观的营养成分表。

  茶香不再“沁”人心。伤的不只是消费者。曾几何时,手捧诗书在幽静的深山处静品香茗,品的不只是茶香,还有心归自然的竹叶香与水波荡漾的山水香。

  茶香不只“沁”人心。希望这只是个短暂的插曲,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的茶文化定会成为中华民族长远征途上高歌的协奏曲,像中华汉文化一样再次被复苏的辉煌包裹和新生的激情点燃,成为“一带一路”新的伟大战略构想上新的代名词。(璐珩/文)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上一篇:从荒地到绿园海南澄迈苦丁茶带来“甜”日子
下一篇:IPO 观察|澜沧古茶或成“茶叶第一股”业绩下滑、经销商减少、存货攀升问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