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安溪新闻网

时间:2024-01-27来源: 天富娱乐注册-登录平台首页

  我国是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但在文明之初,文明的火种,只在一个个不大的地方燃烧,如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形容的,中国文明起源有如“满天星斗”。汇成这“满天星斗”的一个个地方,可说是我们的“文明老区”,古书中常说的“夏墟”“殷墟”“周源”等等,都是。

  还有一些“文明老区”,虽不见诸古书,是今之考古学家的探索发现,如东北的西辽河、内蒙古的岱海、浙江的河姆渡、福建的昙石山等等,也都遐迩闻名,见证着史前文明,传承着文明圣火,同样是辉耀夜空的“满天星斗”。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产茶、饮茶历史悠久,世界茶叶文明的火种最早也是在中国点燃、燎原、扩散。植物学家一般认为,茶树的原产地是在中国西南,推测最初的人工采制或栽培,可能发生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巴蜀地带。《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长沙马王堆西汉墓随葬品“槚”竹简和木牌的发掘,《汉书·地理志》关于“荼陵”(今湖南茶陵)的记载,均印证了此说。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根据古文献资料指出,“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至少在战国中期,今四川一带已有饮茶的习俗。四川(巴蜀)是中国,当然也是世界茶叶的“文明老区”,人文魅力飘香恒久。

  大体而言,唐代以前,北方是不太饮茶的,唐以后,情况大为改观,茶叶种植区域广泛拓展,从四川,沿着长江,逐渐发展到荆楚吴越一带,并开始朝江南江北两个方向传播,饮茶风气也随之迅速兴起,不止是遍及大江南北,而是已从华北关中地区扩展到塞外了。在茶叶“文明版图”向东南燎原过程中,一批来自唐代中原的移民把“文明种子”带到闽南安溪。

  唐代以降,宋元及明清,以至近现当代,这些得安溪自然和人文滋养的茶叶“文明种子”,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写就安溪一方山川的动人传奇。相比四川(巴蜀),安溪并非最早栽植、饮茶之地,却是发明乌龙茶制作技艺和茶树无性繁殖技术,发现、培育茶中臻品铁观音,开创中国近现代茶叶商业传奇,以及引领时尚、品味茶饮风尚的茶道策源地,并将中国茶叶带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文明老区”。

  经验表明,历史学家们在讨论国家或地区发展时,往往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去揭示出许多机缘,而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观察,历史发展还必须有一个“地理机会”。所谓地理机会,意思是指具体的历史发展,从不是在空中抽象地完成,而须当在一处或几处关键的地理部位上首先获得条件,最早发生,然后还是在地理上,渐渐扩大,最后完成。没有“地理机会”,历史是不可能发展的。

  安溪茶叶发展的“地理机会”在哪里?国家农业部第2283号公告明确划定,“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遗产地核心区在西坪镇南山,东经117°53´34.57´´-117°57´37.51´´,北纬24°59´0.57´´-25°01´10.54´´,面积12.13平方千米,主要涉及松岩、上尧、南岩、尧山、尧阳等村庄。这个核心区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立体呈现乌龙茶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品种)多样性,传统农业景观、农业知识和技术体系,以及以“纯、雅、礼、和”为核心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上面已经谈到,安溪的诸多创举,将中国茶叶带入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些创举又全部“发生”在西坪镇,即南山这个“地理机会”内,没有这个“地理机会”,就没有中国茶叶的现代发展。“发生”一词英文写作take place,直译是“得一个地方”,确实饶有地理意味,遗漏掉西坪这个“地方”,安溪茶叶、中国茶叶的历史发展将很成问题,因此,站在历史地理学的立场我们认为,认识“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原乡地理,才能认识安溪茶叶和中国茶叶。

  山川沉默不语,但山川“有象”“有物”“有精”,给予我们物质和精神的营养,比人群中任何人给予我们的,都还要多,故而我们应该怀着朝圣之心,登临魏巍南山,在厚重的“地理机会”中,探寻其强大的隐含力量。因为,在中国,文明也是大地启示的,文明是道法自然的结果,所以李白说“大块假我以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最初只分作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两类,后来又增加了一类:自然与文化混合型遗产。把江山文物称作“遗产”,这一用辞本身便表明一个重要的想法。“遗产”二字,我们都不陌生,一般指祖上给我们留下的珍贵之物,珍贵性是其头一个特征。另外,遗产决不能再造,再造出来的不能叫做遗产,这是遗产的又一个特征。既然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再造的,那我们只能将它们妥善保护,传之后世。对待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我们理应如此。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包含安溪电视台和《安溪报》新闻。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溪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安溪新闻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安溪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安溪新闻网联系的,请致电:23286000,或E-mail至:



上一篇:茶叶的图片茶叶图片大全-有来医生
下一篇:云南广南:春茶季末尾农户采茶忙(高清组图)